新闻资讯 2025-07-25

当你开始准备装修时,肯定也刷到过新风系统这个词。一边是博主晒着PM2.5个位数、家里四季如春的生活方式;一边是评论区各种“鸡肋”“没感觉”“装了白装”。于是很多人陷入纠结:新风系统到底值不值得装?更现实的是,面对市面上一堆风量、滤芯、能效参数,根本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。
其实,大多数人对新风的认知,停留在换气+过滤这几个字,但真正影响体验的,不仅是功能本身,而是选型、安装、使用三个环节能否闭环,尤其是对装修新手来说,一旦初期没选对,后期想补救,代价就不那么简单了。
首先说过滤等级,这是很多人误区的起点。看到商家宣传“高效过滤PM2.5”“过滤病毒”这些字眼,很容易陷入数字越高越好的思维模式。其实并不是,过滤效率越高,滤网密度也越高,机器风阻变大,风量输出也会下降。如果滤网选得过于高阶,而主机风压又不够,就会出现过滤是够了,风吹不出来的尴尬现象。所以真正靠谱的方案,往往是综合考虑房屋面积、风管长度,再搭配合理的滤网级别,不是最高级别才是最好,而是适合你家的才行。
再来说说一个被忽略的关键点,隐藏安装。看起来只是一句吊顶安装,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细节坑。一些老房型层高不足,或是中央空调、新风同时排管,吊顶空间本就吃紧。管道排布一旦不合理,容易造成风口出风不均,主卧闷热,客厅风大。更糟的是有些施工队不专业,直接把风管靠近灯带或者灯槽,结果通风时嗡嗡作响,晚上睡觉像飞机起飞,要避免这种情况,一是选设备要看是否支持低噪音主机+静音风道设计,二是装修前期水电同步规划管线路径,别等吊顶完才发现风管没地走。
还有一点很多人没意识到,新风不是装完就自动舒适的设备,它更像一个辅助系统,需要调节和维护才能发挥最大效能。例如有些家庭装了新风,结果还是觉得空气闷,那可能是风量设定太低,或者滤网过脏没换。还有北方地区冬季特别干燥,如果选型时没考虑加湿模块,新风反而会进一步带走室内水分。南方回南天也是同理,如果新风系统本身不带除湿功能,那体验会大打折扣。
当然,说了这么多,并不是想把新风说得很复杂,而是提醒大家,新风系统的体验,其实从装之前就已经开始了,选型、安装、使用三个环节闭环,后期才能省心不踩坑。如果你是第一次装修,不妨把这份避坑指南收藏起来,别让预算花了,体验却打折。
分享文章
相关资讯
很多人装新风时,第一反应就是选大品牌、看性能参数、查噪音数值。但真正决定体验的,往往不是机器本身,而是设计和施工。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家花了几万元装新风,却依然觉得风小、噪音大、房间不均匀;而有的人家却安静、清新、几乎无感存在,差距往往就在系统设计上。在小红书、抖音上,“装修避坑”“隐蔽工程”已经成为热门话题。新风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“隐蔽工程”,设计和施工决定了最终效果。
2025-11-12
在如今的精装房时代,中央空调几乎成了标配。很多业主在收房时看到天花板上整齐的出风口,便心安理得地认为:“能制冷、能换气,一举两得。”
2025-11-10
每到深秋,气温逐渐下降,开窗变得越来越少。很多人习惯在早晚凉意中紧闭门窗,以为这样家就会更“干净”。但很少有人注意到,当空气停止流动,问题也在悄然积聚。
2025-11-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