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 2020-06-17
连雨不知春去,一晴方觉夏深。在漫长而阴郁的梅雨季过去之后,窗外梅熟蒂落,林中笋出成林,又迎来了高温低压、空调救命的季节。
暑气蒸腾下,万物仿佛都回归了原始的寂静,多动一下,身上的能量就会被“暑兽”吞噬。
得益于工业文明,现代的我们可以在空调、冰箱的帮助下,高枕享冷气,渴饮快乐水,那么在古代的农耕文明中,我们的先祖又是怎么度过炎炎夏日的呢?
“北窗无风睡不解,齿颊苦涩思清凉”
“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”
“仲夏苦夜短,开轩纳微凉”
论及避暑纳凉,自蝉鸣开始,古人也在为此苦恼。当然,时代虽然不同,阶级的差异还是决定了避暑的level。
古法避暑
1. 地理迁移
对于王公贵族而言,在炎热的夏日迁往北方避暑是基本操作,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就是清代皇帝夏季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。
士大夫阶级可能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前往高纬度的地方另起高楼,去不了高纬度,可以去高海拔。那么深入山林,像李白一样青林听风也是不错的选择。“懒摇白羽扇,裸袒青林中。脱巾挂石壁,露顶洒松风。”
2. 自雨含凉
19年大热的《长安十二时辰》里描述了奢靡繁华的长安城,里面提到了一户贵族,家中建有自雨亭,利用水车将水送到屋顶,水顺檐而下,仿若晴空自雨,形成人工水帘,为室内降温。
类似的构造还有“含凉殿”,也是利用水能,利用水力转动扇叶,自动造风。
3. 储冰夏用
别看现代拥有夏季限定的冷饮,在古代,也有冬季储冰、夏季使用的操作。冬天的时候把冰存入地窖,夏季的时候取冰放入铜制的“冰鉴”,既可以当做空调使用,也可以当做冰箱使用。
在唐代,人们还会在大木桶里装满冰,撒上盐以降低融点,再将装有蔗糖水的小铁盒放入木桶,插上木棍,少时便成冰棍。
宋代的冷饮吃食更为丰富,“砂糖冰雪冷元子”、“凉水荔枝膏”,南宋临安的“雪泡梅花酒”......相传南宋时,夜市的冷饮铺要卖到三更时分才打烊。
城市热岛效应
在现代,由于城市的建筑热容量高,绿化面积少,以及大量的人工热量,城市热岛效应导致了城市的高温化。
由于热岛中心区域近地面气温高,大气做上升运动,与周围地区形成气压差异,周围地区近地面大气向中心区辐合,从而在城市中心区域形成一个低压旋涡,结果就势必造成人们生活、工业生产、交通工具运转中燃烧石化燃料而形成的硫氧化物、氮氧化物、碳氧化物、碳氢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质在热岛中心区域聚集,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。
夏季纳凉,空调虽然能降低室内温度,但过度使用空调,会加剧城市热能的排放,加剧城市热岛效应;此外,依靠单纯的室内气体循环也让室内的空气缺乏流通,“空调病”因运而生。
夏季室内换风,不想开窗的情况下,最优解莫过于安装一套带有全热交换的新风系统。在开空调的同时,新风系统的全热交换能降低室内排风的冷气损耗,减少空调运作负荷,节能减排。
室外的空气入内接受层层过滤后也不再污浊,让室内空气保持常新,不再害怕空调病。
现代的科技总是让人感叹,但在享受现代的便利时,感受一下自然的馈赠,偶然深居青山绿水,饮冰听风,岂不快哉?或囊中羞涩,或时间紧迫,无法享受度假村的绿色气息,也可以试着安装一套新风系统,将健康的空气引入室内,身处繁华,自由呼吸。
分享文章
相关资讯
随着我们对室内空气污染认知度的不断提高,我们逐渐意识到看似窗明几净的室内,实则潜藏着大量的污染物,并且这些污染物都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,所以可以持续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空气净化器和新风系统,渐渐成为了我们家居生活的必需品。
2025-05-07
很多人在装修时,都会面临一个灵魂拷问——既然已经装了新风空调,那新风系统是不是就没必要再装了?毕竟听起来两个都带新风俩字,好像功能差不多,一个管温度,一个管空气,新风空调还能换气,是不是一举两得?省钱又省空间。
2025-05-05
越来越多家庭开始在装修时考虑新风系统。不仅因为它能带来新鲜空气,更因为现在的住宅普遍密闭性更强,通风不好、异味堆积、粉尘过敏等问题越来越常见。可惜的是,很多人虽然意识到了新风的重要性,却在装修过程中“装错了”“装晚了”,最后影响使用体验,甚至还得返工。
2025-04-30